千古奇文《薄薄酒》:一壶浊酒里的清醒人生,道破人生真谛,读完醍醐灌顶!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1:39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在宋代诗坛,王炎的名字或许不如苏轼、陆游那般如雷贯耳,但他的《薄薄酒》却像一坛陈年老酒,初尝平淡,细品却让人浑身一震!

薄薄酒

王炎〔宋代〕

薄酒可成礼,何必饮上尊。

丑妇可成室,何必求丽人。

人生有欲皆求得,谁能有得终无失。

多藏未免诲穿窬,厚味亦能生疢疾。

青鞋缓步可当车,不用驷马黄金覊。

茅檐之下庇风雨,不用丹碧文榱题。

緼袍布衾亦自暖,不用狐裘蒙锦衣。

菜羹脱粟亦自饱,不用五鼎羞鲜肥。

月盈不偿阙,物盛必有衰。

逐客可相亦可夷,饿隶为王又为菹。

欲从意满神所忌,吉凶反覆相乘除。

吾闻猩猩骂人非不智,以醉就禽犹惜屦。

鼋鼍窟穴深更深,卒为人得由贪饵。

古来达识照其几,外物视之双弊屣。

于陵辞聘宁灌畦,御寇辞粟宁忍饥。

逃荣无辱二疏去,今是昨非陶令归。

请君莫嫌薄酒薄,瓦瓮匏尊任斟酌。

请君莫嫌丑妇丑,荆钗布襦与偕老。

天宽地大得自由,如此足矣何多求。

王炎生于1137年,32岁中进士,历任明州司法参军、潭州教授、临湘县令等职。这位"为天子臣,正天子法"的直臣,因不畏豪强、直言敢谏多次遭贬谪,最终以"诽谤"之罪罢官归隐。正是这跌宕的仕途经历,让他的诗作浸透着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悟。

图片

《薄薄酒》开篇即破题:"薄酒可成礼,何必饮上尊;丑妇可成室,何必求丽人。"这不是消极妥协,而是对生活本质的清醒认知。在王炎看来,世人追逐的"上尊""丽人"不过是虚妄的幻象——就像那些死后"万人送葬"的王公贵族,最终都要归于北邙山的幽暗坟茔;而田间"悬鹑百结"的农夫,却能独享"负朝阳"的温暖。这种对功名富贵的解构,暗合苏轼"薄薄酒,胜茶汤"的达观哲学,又融入了理学大家朱熹、张栻交往带来的思辨深度。

诗中"月盈不偿阙,物盛必有衰"的警句,堪称对人生规律的精准概括。王炎以猩猩因惜屦而就擒、鼋鼍因贪饵而失命的寓言,道破"欲从意满神所忌"的天道。他推崇于陵子推辞齐王聘任而甘愿灌园、御寇辞粟而宁忍饥的典故,更以二疏辞官归隐、陶渊明"今是昨非"的抉择为榜样,构建起"天宽地大得自由"的精神家园。这种对"外物视之双弊屣"的豁达,在"逐客可相亦可夷,饿隶为王又为菹"的乱世间,更显难能可贵。

图片

王炎的生存智慧,在于将"知足"升华为哲学。他不说"不要追求",而说"请君莫嫌薄酒薄,瓦瓮匏尊任斟酌"——不是否定美好,而是超越对形式的执着。这种思想在《南柯子·山冥云阴重》中亦有体现:当文人墨客还在"惜花惆怅"时,他已关注"人间辛苦是三农"的稼穑之艰;在《江城子·癸酉春社》里,他更以"老大逢春"的苍凉,道出"春社"背后的民生百态。这种对底层生命的共情,让他的诗作超越了文人雅趣,直抵"人间辛苦"的本质。

八百年后重读此诗,最震撼的莫过于其"不谀不隐"的真实。王炎没有粉饰自己"终以诽被罢"的仕途挫折,也不避讳对"五鼎羞鲜肥"的向往,但他更懂得"多藏未免诲穿窬,厚味亦能生疢疾"的辩证。这种"中庸"不是平庸,而是穿透"吉凶反覆相乘除"的智慧——正如他笔下的"青鞋缓步可当车",不是否定进取,而是拒绝被物欲绑架的清醒。

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,王炎的《薄薄酒》依然如晨钟暮鼓。当我们在"996"与"内卷"中疲惫时,诗中"如此足矣何多求"的箴言,恰似一剂清凉散;当我们在"颜值焦虑"与"成功学"中迷失时,"丑妇可与偕老"的平实,更显珍贵。这不是要我们放弃追求,而是学会在"瓦瓮匏尊"中品味生活本味,在"荆钗布衾"里安放赤子之心——毕竟,人生最珍贵的,从来不是"得到",而是"懂得"。

这,或许就是王炎留给我们的终极启示:真正的自由,不是拥有多少,而是需要多少;最高的智慧,不是战胜命运,而是与命运和解。

图片
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